学识网

首页 > 学历知识 > 正文

学历知识

乐不思蜀-的是谁(乐不思蜀的是谁)

学历知识2023-05-16 09:12199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乐不思蜀的是谁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收藏学习知识网!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shàn),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大家肯定都有听过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可能还在写作中经常使用到这个词,乐不思蜀和中国汉字的很多成语一样,都有典故,那么乐不思蜀的典故主人公是谁呢?

详细内容

01

刘(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末代皇帝(223年6月10日 263年12月23日)。

02

乐不思蜀的典故:

某日司马昭设款待刘衫租者,嘱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型铅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或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03

刘,小名阿斗,据传刘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04

刘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时被张飞和赵云截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其为王太子。

05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之墓已经夷为平地。

一说刘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

乐不思蜀的人物 乐不思蜀的人物是谁

乐不思蜀的人物是刘。

刘(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兄斗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告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物明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为汉朝怀皇帝。

乐不思蜀是谁

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他是刘备与乱轿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他一共在位41年,蜀国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讲的是,蜀国君主刘投降后,司哗马昭设款待。在蜀国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思恋故国,只有刘很欢乐,毫无伤感之情。司马昭问刘他是否还想念蜀国,刘说在这里快乐,并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所以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兄蜀国。它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不思蜀指的是谁

乐不慧卖思蜀的意思是说现在过的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慧渗到原来环境中去,那你是否知道乐不思蜀的主角是谁,有什么样的典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年。

刘,小名阿斗,据传刘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乐不思蜀的典故是这样的,蜀后主刘投降后,司马昭设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前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是刘。

背景: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继位,又称刘阿斗。刘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投降后,魏王曹髦(ma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扩展资料:

这之后,司马袭让昭忙于篡魏,拍饥局遂不再对刘生毒害之心。 刘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肢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在中国历朝历代亡国之君中,刘的下场算很好的了。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唤棚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链隐;“你思念蜀吗?”刘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物厅,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更多关于乐不思蜀 的是谁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