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网

首页 > 考试知识 > 正文

考试知识

教资笔记2022百度网盘-教资笔记

考试知识2023-05-20 16:30351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教资笔记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收藏学习知识网!

上岸熊教资笔记怎么样

好。

上岸熊教资笔记条理清虚山晰,重点突出,还把知识点和题型做了对照,更便于理解背诵,非常好。

上岸熊教资笔记每页都有重难点标注,包含了历年考差中点标注和分值情况,是一本很好的教资笔记,值得推荐购并饥买。

买超格教师资格证的网课会有学霸笔记吗

会有的,因为学霸笔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得内容皮老皮,含拍买超格也想学生通过率差不断升高,更想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们都会有学霸笔记提供给学生。

教资学霸三色笔记有用吗

有用。

很多笔记里分享的三色笔记确实有用答皮岁,拿来背记握很方便,但不清要相信那些说背完几十页纸就能上岸的话。

教资考试笔记: 教育知识与能力(4)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5.1 中学生身心发展

特点:

1)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身心发展既有儿童期的特点又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由童年期向成年转变,各项的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年人,如人格,独立性。

2)闭锁性:心理活动有含蓄内隐的特点,内心逐渐复杂,但不愿意表露出来。   

3)社会性:接触社会变多,社会活动性开始加强,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开始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社会情感丰富,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为人处世,兴趣品德,世界观人生观。   

4)动荡性:思想比较敏感,热血冲动,容易走极端。

心理发展包括方面: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含圆敏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5.2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包括:

1)自我认识:对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特征,能力及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

2)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如自信自尊满足感自豪感和自卑感等。

3)自我监控: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

自我意识形成的三个阶段(奥尔波特):

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谈枝态的认识和体验3岁。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评性得到发展,对道德行为或其他具体行为的评判有一定程度。在少年期基本完成。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的认识评价,能按照行动目标和社会原则来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5.3 中学生认知发展

指个体在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智力和思维方面的发展。

感觉的发展:

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知觉的发展:

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能够将一般原理规则和个别事物现象连接起来。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注意开始自我组织,调解和控制。

3)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三种注意占优势形成不同的类型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腔哪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的发展:

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3)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迅速,尤其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且从被感性经验限制过渡到依靠理论来进行逻辑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智力的发展:

1)飞跃性提高,关键期(初二到高二)。

2)基本成熟。

3)各方面发展不等速,也存在个体差异。

5.4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他从逻辑学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1)最初,所有的儿童都有本能的反射行为。如: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握。这些最初的行为都是本能的,是儿童建立其最初的图式的基础。

2)随后的发展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最初这种学习是通过偶然的方式进行的,以后是通过有目的的试误进行的。

3)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的“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其思维只处于萌芽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

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具体而言:

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

3)只注重状态。如将牛奶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中,学前儿童会忽视倾倒这一过程,仅仅注意起始状态(一个容器中的牛奶)和结束状态(另一个容器中的牛奶)。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具体而言:

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

形式运算阶段(11 ~15岁)

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

1) 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问的逻辑关系。

2)假设一演绎推理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在考察问题细节的基础上,假设这种或那种理论或解释是正确的,再从假设中演绎出从逻辑上讲这样或那样的经验现象实际上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然后检验他的理论,看这些预见的现象是否确实出现。

3)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4)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皮亚杰(瑞士)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注意紧紧地联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出局(或较复杂的)结构。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智慧行为是依赖于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平衡的过程。但是,这种新的暂时的平衡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

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5.5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苏联)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要探讨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全面论述了思维与语言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基本内容包括: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维果斯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他的思想也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知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5.6 情绪的发展:

1)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一种微弱瓶颈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激情: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情绪理论

1)詹姆斯—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1884年对情绪历程的解释理论,认为情绪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

2)朗格:丹麦生理学家,1885年提出机体知觉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3)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凯农:美国生理学家  观点:情绪伴随血循环肌肉呼吸等一系列身体变化。

4) 阿诺德情绪的“认识¬—评估说”,阿诺德:美国心理学家,观点:情绪源自个体对情境的评估

5)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代表人物:汤姆金斯伊扎德,观点: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

6)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代表人物:沙赫特辛格,观点: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三个因素: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5.7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独立意识日渐增加,自控能力较弱。

2)不稳定和两极性,波动大,极端。

3)外露性和内隐性,对外界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同时又逐渐隐藏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心境化和持久性

其中不良和良好情绪,具体如下:

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转移的能力

4)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察觉情绪。

2)平和接情绪状态,然接受,不苛求,不过于追求完美,以平常心面对。

3)正确调整。宣泄,转移,调整认知,积极的自我暗示。

4)有效表达。选择恰当的方式,客观完整地表达。

5)保持创造快乐的情绪。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忧郁:表现: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郁郁寡欢不乐思维迟缓

2)恐惧:表现:社交恐惧和学校恐惧

3)孤独:表现:消沉脆弱萎靡不振痛苦。

4)愤怒:表现:因思维片面偏激控制冲动能力差,而产生的一种愤懑情绪。

指导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教会学生习惯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

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

5.8意志:略

5.9人格: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维方式,行为风格,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征。

2)稳定性:跨时间的持续性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由多种成分密切联系整合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对成功的作用

5)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影响。

人格的结构: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4)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认知风格)

5)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气质类型:

a.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易疲劳,易冲动自制力差,急躁

b..多血质:活泼,反映迅速,待人热情亲切,粗心浮躁易分散注意力

c.粘质:安静,不易激动,不外露反应性低,话少自制力强固执拘谨

d.抑郁质:观察细致敏感情绪深刻稳定,行动缓慢易感疲劳。多虑不果断,胆怯。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更多关于教资笔记2022百度网盘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本站进行查找!